随着2024年年报披露进入高峰期,A股市场掀起分红热潮。数据显示,已有超800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了年度分红方案或分红提议,合计拟派发的现金股利超过1万亿元。新“国九条”明确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鼓励公司制定中长期分红规划,合理提高分红率。新的分红规则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成为首个适用的年度报告,预测今年A股分红或创新高。
上市公司积极分红有望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同时还有望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使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更为乐观。但值得警惕的是,当分红比例与企业实际盈利能力、发展阶段严重背离时,其性质便悄然改变。部分企业不顾自身现金流紧张、负债高企的现实,执意推行“掏空式”分红。更有甚者,在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年份,仍通过财务手段“制造”可分配利润,将分红异化为大股东套现的通道。这种畸形的分红逻辑,本质上是以牺牲企业未来成长性为代价,满足少数人的短期利益诉求。
当投资者发现,自己追逐的“高分红”只不过是控股股东精心设计的资本游戏时,“用脚投票”将成为普遍选择。市场流动性的萎缩、估值中枢的下移、融资功能的弱化,最终可能演变为系统性风险。资本市场一旦丧失公平性,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将大打折扣。
遏制掏空式分红,需要重塑资本市场的价值伦理。监管规则应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审查”,建立分红比例与经营质量挂钩的动态约束机制。例如,将分红额度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现金流健康度等指标绑定,对于负债率超过警戒线仍实施高比例分红的企业,可限制其再融资资格。
更为重要的是,资本市场需要培育真正的长期主义文化。机构投资者应发挥专业优势,抵制短期投机诱惑,通过深度参与公司治理引导企业合理分配利润。个人投资者需破除“高分红迷信”,掌握以企业成长性为核心的价值评估能力。当市场形成“可持续回报优于短期套利”的共识时,“掏空式”分红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存土壤。
健康的分红机制应当既能回馈股东的现实收益,又能为企业积蓄未来发展动能。当我们将分红从“套现工具”还原为“价值纽带”,让企业成长与投资者利益在时间维度上达成动态平衡,资本市场的繁荣才具有可持续性,才能真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宋光耀)
编辑:张亭旺
相关文章:
海关总署:暂停6家美国企业产品输华资质04-04
最近爆火!有人为《苦尽柑来遇见你》哭到呼吸性碱中毒 紧急提醒04-04
风口财评|警惕畸形的“掏空式”分红04-04
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04-04
保险资金重大股权投资行业范围调整!新增科技、大数据等产业04-03
屯留农商银行以“1234”工作方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04-03
香奈儿中国区将裁员20%,启动战略调整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