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雷珂馨 文/图)4月27日,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包括广汽、上汽、江汽、奥迪、东风猛士、岚图、深蓝、北汽、阿维塔、赛力斯、奇瑞在内的11家车企高管共同署名。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智能汽车行业首次以“安全”为核心要素发起大规模联合行动,这揭示出汽车企业在技术迅猛迭代与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对智能驾驶实现规范有序发展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

2025上海车展现场,华为展出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四项倡议直击行业痛点
据了解,此次倡议围绕“驾驶安全”提出四大准则,覆盖技术、营销、用户教育与标准建设,形成一套行业治理框架。
其中,“技术先行”强调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投入,完善以安全为核心的车规标准体系,确保主动安全能力提升;“营销透明”则呼吁全行业避免夸大宣传,明确智能辅助驾驶的功能边界,防止用户误解;“用户为本”将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通过场景模拟与风险提示等方法,提升用户对系统能力的认知与操作规范性;“标准共建”希望全行业参与安全标准制定,推动标准化进程,强化行业协同责任。
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上对汽车生产企业在智能驾驶功能设定、宣传推广以及用户告知等环节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会议着重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深入领会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于2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精神。通知要求,企业要明确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功能边界,制定完备的安全响应措施,杜绝夸大和虚假宣传行为,严格履行对用户的告知义务,切实承担起保障生产一致性与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进而有效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华为此次与车企开展联合行动,一方面是为了响应政策号召,另一方面也是主动应对近年来技术被滥用、导致智能汽车安全事故不断出现的情况。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加速渗透市场,推动智能汽车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张。然而,技术普及进程也暴露两大矛盾:其一,技术能力与用户期望之间存在错位。部分车企为争夺市场份额,将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过度包装为‘自动驾驶’,致使部分用户过度依赖系统,进而导致事故风险攀升。其二,行业标准缺失与监管滞后问题凸显。当前,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安全测试与认证标准体系,不同车企的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良莠不齐,这给监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华为智驾系统的“朋友圈”战略
在此次参与倡议的11家车企中,既包括赛力斯、北汽新能源等加入了鸿蒙智行生态的“五界”合作伙伴,也有奥迪、东风猛士等采用了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车企。
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华为智驾系统又迎来一波“上新潮”。一汽奥迪推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技术的豪华燃油车型A5L,全新岚图FREE宣布搭载华为乾崑智驾HUAWEI ADS 4,深蓝汽车发布的大型SUV深蓝S09也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广汽丰田铂智7成为首款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丰田车型。
4月22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在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上表示,目前已有22款车型搭载了华为乾崑智能技术,覆盖纯电、增程、混动以及燃油车多种动力形式。他认为,城区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普及速度将进一步加快,2025年搭载城区智能辅助驾驶的汽车量预计将达到394万辆,2026年搭载量预计将达到825万辆,2027年搭载量预计将达到1496万辆。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华为携手车企发起倡议,旨在从根源上化解当前智能驾驶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倡议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车企间技术实力存在差异,这可能引发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博弈现象;另一方面,用户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程,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成效。此外,部分未参与此次倡议的车企是否会选择跟进,也将对倡议的最终实施效果及行业整体发展态势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文章:
AI智能体+车载微信生态,长城汽车与腾讯共创AI座舱创新场景04-29
直击行业痛点!华为和奥迪、赛力斯等11家车企重磅发布→04-28
【大省挑大梁·稳进新好·寿光】寿光更多工厂迈向“智”造04-28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