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第二辑)在浙江省博物馆成功首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21:15:00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周颖

4月27日,由浙江摄影出版社主办的“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第二辑)首发式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举行。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浙版传媒总经理张建江,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刘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建安,浙江摄影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林青松,金华市上山文化遗址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大庆及丛书作者周新华、杜恩龙、金晓颖、赵毓、韩泽玉等出席首发式。活动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副总编辑邱建国主持。

与会嘉宾、作者、编辑合影

在领导、嘉宾和现场读者的见证下,“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第二辑)四册《秦始皇帝陵之谜》《青铜器上的神秘纹饰》《良渚玉器之谜》《万年稻种里的上山秘密》首发上市。

丛书主编刘斌致辞

刘斌教授在致辞中说,博物馆的每件文物都在诉说历史的过去,它们是文明基因的活态标本,从这些文物里我们能够感知到今人与古人对艺术、对美好的同样追求。它们是文明传承最坚韧的纽带,也是文化认同的具象载体。“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追踪最新考古成果,揭示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有图有真相,有趣有“细料”,好读又好看。作为主编,他表示要和出版社一道,把这套善莫大焉的“善”本好书持续不断地做下去。

徐天进先生作为顾问代表致辞

徐天进教授认为,这套丛书语言明白晓畅,不仅小朋友可以认真去读,家长更应该去读。他希望这套书能够成为激发大众热爱博物馆的因子,逛完博物馆可以回家翻书解惑,翻完这套书再次去博物馆细察实物,以此,这套书与大众参观博物馆形成良性的互动。徐天进教授认为这是一套可以深耕远做的图书,可以一直编下去。作为丛书顾问,他认为今后在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方面可以组织专家专门进行讨论,做到更容易为青少年去接受。他还希望今后这套书能与良渚博物院进行更多的互动。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浙版传媒总经理张建江致辞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浙版传媒总经理张建江高度评价“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他认为丛书实现了三个突破: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让沉睡千年的文物在书页间重获新生;突破了学科的藩篱,将考古发现、历史研究、艺术鉴赏融为一体;跨越了代际的鸿沟,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文明的故事,对塑造青少年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具有润物无声的作用。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浙版传媒总经理张建江向丛书顾问代表徐天进、蒋乐平颁发聘书

浙江摄影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林青松向浙江省博物馆、金华市上山文化遗址管理中心赠书

随后,主持人邱建国与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建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及作者周新华、杜恩龙、金晓颖、赵毓、韩泽玉等对谈。在座的读者积极参与问答互动,气氛热烈。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建安

刘建安副馆长从“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的出版策划与实体博物馆如何更好地联动做了发言。他讲起我国大量国宝流失海外和中国考古起始阶段的屈辱等,认为“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既是文博科普读物,又可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博物馆庞大的文物数量、每年的考古新发现都会为这套丛书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三星堆之谜》是“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第一辑中最畅销的一本,作者周新华教授认为,这得益于三星堆的受众广、影响力大。他认为这套丛书的选题策划得极好,而且视野开阔,可从浙江地域文化做到全国,还可做世界文物和考古的内容。当下文博大热,这个领域值得深挖。

《藏在清明上河图中的秘密》的作者杜恩龙教授认为《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内容非常丰富的画作,他多年来一直研究这幅画,但还是没有把里面所有的问题都搞清楚,而且常读常新,每次都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问题,产生不一样的疑问。他希望小朋友们通过读这本书,关注这幅画,研究这幅画,里面藏着很多有趣的细节,令人着迷。

金晓颖谈写作《良渚玉器之谜》时讲到,这本书是与自己三年级的女儿一起完成的,因此她很清楚小朋友感兴趣的点在哪里。作为一本文博科普读物,她认为一是要起到桥梁作用,把考古学家脑中的数据库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做一个连接,把孩子们感兴趣的良渚玉器之谜集结在一起:包括玉是怎么来的?良渚人选玉是否有标准?标准是怎样的?良渚制玉的技术难点在哪里……二是提炼选题的核心问题。通过已发现数以千计的良渚玉器,破解良渚人的生活,认识良渚社会,揭示良渚社会何以发展到这样的文明程度。三是关注大家没有注意到的边角料问题。如玉器中的边角料、良渚女性的用玉传统等。

赵毓谈到创作《青铜器上的神秘纹饰》时讲到,最初选择这个选题,也是看到学界目前没有关于“青铜器纹饰”方面的科普读物,所以觉得很有必要来撰写。另一方面,对青少年来讲,青铜器的纹饰要比铭文更能够引发他们深入了解的兴趣。而且从某种角度而言,青铜器上与动物相关的纹饰可以讲述先民对自然的理解,通过这个内容嫁接起自然与历史也是非常有趣的。

韩泽玉认为《万年稻种里的上山秘密》在丛书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丛书中年代最早的故事,将读者的目光带回到一万年以前的长江下游,聚焦于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上山文化。一粒炭化稻米,见证了人类从狩猎采集走向农耕的伟大转折。写作这本书的核心是如何将严谨但略显枯燥的考古报告,转化为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内容?必须在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三者间找到平衡点。首先尊重考古事实,在此之上,引导读者去想象一万年前上山先民的生活图景:他们如何劳作?如何思考?如何点燃了文明的第一缕炊烟?透过这一粒米,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稻作农业的起源,更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勇于探索的基因。

作者与小读者互动

首发式结束后,丛书主编、顾问及作者为到场的读者签名。近两个小时后,活动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圆满落幕。

另据了解,为了确保“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考古知识的准确性、严谨性,浙江摄影出版社特别聘请了考古、历史、文博领域的9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有考古学家、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陈雍,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子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王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庞雅妮。丛书的第三辑、第四辑正在有序地策划、撰写中。

(主办方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书架上的博物馆”丛书(第二辑)在浙江省博物馆成功首发04-28

蜀道考古调查阶段性成果发布,新发现文物遗存297处04-26

“干货”送上门 嘉兴南湖劳模工匠赴金华技术“走亲”04-20

春游江淮请您来 | 寿州瑰宝 “楚楚”动人04-20

罕见!中介机构主动“吹哨”!影响多大?04-18

山东博物馆:“五心”服务护航春日研学之旅04-17

出发吧!杭州这片连绵杜鹃花海免费开放,攻略奉上04-13

受天气影响,首都博物馆4月12日13时临时闭馆半天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