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冯波、杨宗昌、王元春……易方达三名将卸任六产品,新手基金经理批量上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7:06:00    

财联社4月13日讯(编辑 零彧)冯波、杨宗昌、王元春,如果是在2021年公募基金人气顶点时开始关注这个这个行业的投资者,或许对这几个名字并不会感到太陌生,尤其是投资易方达的基民们。

4月12日凌晨,易方达官网公告七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上述三位知名基金经理分别卸任其中两只。

来源:易方达官网

杨宗昌曾经依靠重仓周期股,在2022年逆势走强崭露头角,而他本次卸任的易方达新丝路更是接棒自张坤。

王元春主攻消费赛道,管理易方达现代服务业6年有余,年化收益超10%。但他更显著的标签是萧楠的“辅助”,本次他卸任的两只产品均为和萧楠共管。

三人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冯波,他曾被誉为与张坤、萧楠、陈皓并列的“易方达四天王”之一,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在2021年1月发行时,2398.58亿元的认购规模与6.25%的配售比例,非但创下当时主动管理型产品历史纪录,至今依然没有后人能够企及,被视为公募行业出圈的标志性事件。

由于易方达尚未开始披露2025年一季报,如按可考的最新数据,截止2024年末,冯波、王元春、杨宗昌的管理规模分别为179.86亿元、247.85亿元和94.74亿元,若同样按截止2024年末的数据统计,本次三人卸任所涉及的六只产品总规模达308.5亿元,三位基金经理最新管理规模(按2024年末数据统计),杨宗昌和王元春管理规模均降至50亿元以下,冯波也只剩百亿出头。

年内业绩表现均位列同类产品50%开外

结合本次三位基金经理卸任所涉及的六只产品近一年多业绩表现来看,业绩不理想显然是一个重要原因。

截止2025年4月11日盘后,Choice数据显示,全市场主动权益类产品(剔除QDII、商品、被动指数类,2024年末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40%)年内收益平均数为-0.52%,年内收益中位数为-1.35%,而上述六只产品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同类产品的业绩排名方面,也同样都位于后半段。

2024全年业绩方面,上述产品仅有易方达资源行业在杨宗昌的管理下,取得了同类前30%的相对较好成绩;冯波刚卸任的两只产品更双双位列同类产品后10%。

值得一提的是,易方达行业领先是冯波担任基金经理管理的首批两只产品之一,截止卸任,他已管理该产品长达15年之久,6.24%的年化收益虽然不算格外突出,但57/191的同期排名,表现可算中上。

新生代入场,易方达期待后浪接棒

三位明星基金卸任之后,继任者自然是基民最关心的话题。

易方达瑞恒、易方达消费行业这两只产品相对而已影响最小,王元春卸任之后,重新回归萧楠独自管理。对萧楠来说,无论是继续单管,还是由公司另行安排其他基金经理来合作共管,都并不缺乏相应经验。

但冯波和杨宗昌卸任四只产品的五位基金经理,从基金经理履历来看,都稍显稚嫩。

冯波的继任者中:欧阳良琦至今担任基金经理不满两年,本次接手易方达中盘成长之前,唯一的产品管理经验为易方达战略新兴产业,任期年化收益为2.94%(Wind数据,下同);彭珂接手易方达行业领先前,只管理过易方达科益一年半,其中单独管理时间半年,任期年化收益-9.11%。

杨宗昌两只卸任产品的继任者则都采用了常见的“先共管,再完全接棒”的路径,三位基金经理的履历都更“新”一些:接手易方达新丝路的两位基金经理王司南和邱天蓝,分布于去年8月和11月上任该产品,与杨宗昌共管,也都只有这一只产品的管理经验;朱运情况与前两位相似,去年11月上任易方达资源行业,与杨宗昌共管。

继任杨宗昌两只产品的三位新人中,除王司南赶在去年“924”行情之前上任,攒了一定的“家底”,至今业绩表现尚未正值之外,另两位11月上任的基金经理业绩尚未回正。

当然,几个月的短期业绩表现并不具有代表性,新任基金经理的能力需要时间来检验。

如果把时间回拨到12年半之前,2012年9月28日,张坤、萧楠、陈皓三人同一天开始管理自己的第一只基金产品,后来,他们都成为公募行业内最有名的百亿、甚至千亿级明星基金经理。

而如今,在被动指数类产品取代主动权益类产品,成为公募市场主流的背景下,新入局的这一批新生代基金经理中,是否会有未来在行业中取得举足轻重地位的明星?同样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财联社 零彧)

相关文章:

青鸟消防2024年营收49.23亿元同比降0.98%,净利润3.53亿元同比降46.42%,毛利率下降1.68个百分点04-14

现金流指数基金成新风口,公募扎堆布局催生哪些隐忧04-14

营收净利双增 海思科股价历史新高04-14

美方豁免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商务部回应04-13

冯波、杨宗昌、王元春……易方达三名将卸任六产品,新手基金经理批量上位04-13

A股利好,“井喷式”爆发04-13

我爱我家连亏两年后靠卖酒店盈利,巨额商誉悬顶,资管业务毛利率连续三年为负04-12

IPO长跑近十载 东莞证券这次能否迎来新转机?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