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春节、元宵、花朝、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生动反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
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我们更真切感受文化力量,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在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下,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岳阳晚报社联动推出《音诗画·中国节》融媒体系列报道,每逢传统佳节刊播。敬请关注!
守岁、拜年,从旧年的最后一天开始,春节的主旋律都偏向亲族之内的阖家团聚。那么,该如何给春节来个不寻常的收官呢?
中国人选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月光皎洁,清辉入室,游园夜会。这就是元宵节。
古时,正月称为“元月”,夜在古语中是“宵”,元宵节由此得名;加之甲骨文中新月初升为夕,元宵,又名元夕。
元宵佳节,大约是起源于先秦时期春耕前祈求丰收的篝火,经历史之河淘洗,繁盛于隋唐,渐次演化成了一个万民欢腾的盛大节日。
在这个夜晚,农耕社会日落而息的中国人,无需遵守日常严格的宵禁制度。他们打破身份的壁垒,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通通涌上街头,开启通宵达旦的狂欢。
元宵节是一个以月圆为标志的佳节,但这个夜晚的主角,是灯。
家家户户都会点灯,足足点上108盏。有一年,司马光与夫人在洛阳闲居,刚好遇上了元宵节,夫人想出去看灯,司马光阻止她:“家里已经点上灯了,何必要出门看?”
当然值得看。街市,有花灯万盏、灯楼万顷。
唐代笔记小说《朝野佥载》记载:“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当然,司马夫人要看的除了灯,还有如织的人群。《东京梦华录》中说,元宵节这天,开封御街上,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万众围观。游玩的人们,身穿华服,戴着各式各样的面具,追逐着流动的光影,与热闹的街市融为一体。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浪漫的元宵节,也成了青年男女们寻觅良缘的绝好机会,因此,古代元宵节又被看作是情人节。这是古代元宵节不同于今天的特有风俗。
南宋的辛弃疾,就在一阕词里描写了他在元宵佳节寻觅意中人的情形。
青玉案·元夕
南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佳节一到,南宋的临安,俨然就成了北宋的汴京。放眼望去,一树一树的花灯,犹如满天星斗被风吹落,又似万滴晶莹的水珠洒在夜空。
在这美丽的夜晚,宝马雕车,凤箫悠悠,月色如水,街头龙鱼竞舞。来赏灯的女子,个个打扮得如花似玉,只听得笑语盈盈,只闻到暗香远去。
但是这些盛装的美丽女子,并不是词人所关注的。灯影凌乱,人影憧憧,词人慌张地四处寻觅,他的意中人到底在哪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大概是这首《青玉案·元夕》里最广为人知的句子了。它被王国维先生写入《人间词话》中,用来形容立业治学的最高境界:历经了千辛万苦、反复追寻后,原以为遥不可及的那一部分,突然豁然贯通了。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时候也是如此,莫名得很。千回百转,一回眸,她便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中——熙攘人群里,灯火稀落处,她如同天上明月,安静又清冷。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读到这里,我们突然就和作者一起,怦然心动了。
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据说仓颉穷尽一生之力创造了汉字,创造的最后一个字就是“情”。情,形声字,从心从青。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决定着人的意志和灵魂。青,五行属木;木,在东方,东方,是充满希望的春风吹来的方向。
中国人用青来代指一切美好的事物:美丽的金属做成青铜器,黑亮的头发是青丝,雨过天晴的天边呈现天青色,人生最好的年华叫青春。在世间唯一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系统里,情,是由心而生的美好情感。
这个身处繁华,却高邈清冷的女子,为什么会让词人一见倾心呢?
灯火阑珊处的这个人,到底是谁?是他寻觅的姑娘,还是落魄的自身,千古之下,难有定论。辛弃疾借用元宵节的热闹,把他的苦闷,写得百转千回。
在街市,随波逐流者多,坚守理想者少。
在朝堂上,主持议和的多,主张北伐的少。
辛弃疾出生的时候,距离“靖康之耻”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年。在沦陷区济南,祖父辛赞为他取了一个寓意极深的名字:弃疾,健康成长,百病不侵;或许,还与“去病”相称相对——希望他日后能像西汉名将霍去病一样收复失地。
十四岁,祖父带着他指画江山,勘探金国地形,制作了绝密的路线图,暗谋恢复大业。
二十二岁,辛弃疾举起抗金大旗,拉起二千多人的义军。
二十三岁,他奉表南归,又率五十余忠义之军,闯入五万金兵大营之中,活捉叛徒,惊动朝野。
二十六岁,他写下军事上的惊世奏章《美芹十论》,指点江山,谈论天下分合大势。辛弃疾确实是一代帅臣,他已经预料到金国不久必乱必亡,并由此推算到了救治南宋朝的办法。他有大把的光阴,可供疆场驰骋。
但他最渴望的战场,却再未出现过他的身影。
如同金庸笔下的乔峰,他是不被信任的“归正人”。南归之后的四十三年间,有二十多年,他一直屈就在各种地方官吏的位置上,又被朝廷频繁调动了三十七次;随之是被弃之不用的整整二十载。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时代没有成就他当将军的梦想,曾经的豪情只能深埋在内心。
大侠快意江湖,英雄自来多情。英雄的深情若不能挥洒江河日月,那便付诸山水田园。但辛弃疾从未放弃过梦想,“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他成了词坛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飞将军。
六十四岁,韩侂胄倡议北伐,辛弃疾竟然又一次得到了当面向皇帝陈述对北伐看法的机会,被起用从军,并受命担任镇江知府。
八十岁的好友陆游赶来为他饯行。这两个南宋诗家里有着深厚爱国之情的人,都为北伐而心潮澎湃。
辛弃疾这一生曲高和寡,能和他在思想境界上达到同样水平的人太少了。与之“鹅湖相会”的陈亮是一个,曾经“匹马戍梁州”的陆游也是一个。
人生一知己,足以诉衷肠。能够并肩面对困难的人,能够携手守护信仰的人,如元宵佳节那个灯火阑珊处的那个女子,一个就足以照亮人生。

吴穷,华容县职业中专高级讲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教育部中华经典诵写讲骨干教师;岳阳市教师“悦读悦写”活动主讲师,“悦读·洞庭夜听”栏目主播;作品《诗说二十四节气》被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岳阳晚报联合专栏推出。

《岳阳晚报》2025年2月12日版面
来源:岳阳晚报全媒体
相关文章:
这一分钟,请为他们停留!04-03
吉林省十壹匠人教育科技集团:十年深耕,领航东三省 AI 大数据人才培养04-03
马斯克要辞职,特朗普:尽量留住他04-01
中外青年人才争相逐梦北京——诚邀全球人才“聚北京·创未来”04-01
噩耗传来:4岁男孩遗体被找到03-31
利剑护蕾,守护成长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