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郗郡 方杰
教育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航行,有人追逐风浪,有人打捞星光。3月31日,李镇西老师做客宝安中学(集团)青年教师读书会,围绕其著作《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以四十年的教育沉淀,与青年教师们共话教育初心,勾勒出教育最本真的模样:“教育是没有丝毫功利的爱好,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李镇西,中学正高级教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四川省语文特级教师,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出版有《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探索手记》等90余部作品。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一书是李镇西教育实践与思考的汇集,涵盖教师专业成长、师生关系协调等方面。他在书中倡导“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认为“优秀”教师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和机遇甚至人际关系有关;但幸福的教师有千千万万,而且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李镇西老师以一张1984年的毕业照为引,讲述自己从青涩教师到教育名家的蜕变:“成长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发现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他强调,教师成长需做到“自己培养自己”——不停地实践,将课堂当作实验室;不停地思考,把难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不停地阅读,用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智慧滋养灵魂;不停地写作,让教育思考落地生花。他特别强调:“年轻老师要把阅读当作生命的呈现方式,从阅读中汲取担当、使命、视野、胸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面对青年教师的困惑,李镇西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哲学”:“教育早已是我的爱好,而爱好是终身的。”他回忆年轻时带学生郊游的经历:“大不了不当干部、不评职称,但只要让我上课,就没办法阻挡教育带给我的精彩和幸福。”他主张用热爱拥抱教育,带学生创作班歌、设计班徽,甚至在峨眉山雪地摆出“一班”二字,直到退休前,李镇西老师依然带学生外出郊游、玩耍。“教育不但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他说,“学生每天盼着上学,是我教育生涯中听到的最美好的评价。”

“学生爱你,比什么都珍贵。”李镇西老师讲述了两个被贴上“问题学生”标签的孩子的故事,他将教育比作医生治病,主张教师要将教育中的难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天才,同时也是某个领域的笨蛋。”他指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平等对话架起心灵桥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他曾与学生互通书信,用文字进行心灵的沟通,用行动诠释“教育要用生命温暖生命”。

“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受。”李镇西老师始终坚持:“我这辈子只要在教育中取两点就够了,第一职业幸福,第二心灵自由。”他引用泰戈尔的诗句“鸟翼系上黄金就再也飞不起来了”,鼓励教师超越功利,享受教育的过程。他以退休前最后一堂课为例,400名学生从世界各地赶来,只为再上一次他的课。“这就是教育带给我们的幸福,是任何分数无法量化的。”
幸福不是终点的奖赏,而是沿途的风景。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只要用心做教育,每一位年轻教师一定会发现让自己吃惊的‘我’并享受教育的幸福。”宝安中学(集团)青年教师表示,将以热爱为指引,以心灵作桥梁,在课堂中播撒希望的种子,在阅读中丰盈教育灵魂,书写属于宝中人的幸福篇章。
相关文章:
人民日报:“天塌不下来”!04-07
中俄学生云端共上一堂课04-07
知名教育学者李镇西做客宝安中学(集团)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会04-06
生态环境部,点名李现!04-06
郑钦文无缘查尔斯顿赛四强04-05
春风送暖招聘忙04-04
珍爱“身边的湖”,一群老师带学生走向世界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