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恩贻泽远 , 世代永承昌 ”,从明朝洪武年间到今天 , 600 余年来 ,毛泽东的祖祖辈辈一直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繁衍生息。在人们的印象中,毛泽东的祖籍无疑就是湖南湘潭 。
但是近年来,在对毛泽东祖籍的研究中出现了毛泽东祖籍另有其处的几种说法。在这些说法中,有 “江西吉水说 ”,有“浙江衢州说 ”,还有“河南原阳说 ”、“云南永胜说 ”,甚至还有 “多个祖籍 ”的说法 。
1998年,河南大学教授刘玉琛在《党的文献》杂志上发表了《毛泽东原籍研究新溯——河南原阳》一文后,中华毛氏联谊会副会长毛国杰也在《党的文献》上发表了《毛泽东祖籍在河南原阳新说》和《韶山毛氏祖根在河南原阳》两篇文章。
两位学者都指出:“毛泽东祖籍在原阳,河南原阳是当之无愧的毛氏祖庭。”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湘潭韶山毛氏的始祖名叫毛太华,此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部下,在朱元璋开创明朝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后被封为“武德将军”。
韶山村有一套12卷本的《韶山毛氏五修族谱》,上面清楚地记载:“我族始祖太华公,元至正时人也,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娶王氏,生八子。
明洪武十三年庚申,以军功官入楚省,携长子清一、四子清四与之偕行。解组时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后,清一、清四两公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之七都七甲韶山家焉。”
根据族谱记载,毛太华祖籍江西吉州龙城,元末明初曾迁至云南永胜县,在这里生活多年并留下后裔后,又偕二子内迁至湖南韶山,并在这里开枝散叶。
可惜的是,《韶山毛氏五修族谱》只简略地记载了毛太华是江西人,但对毛太华之前的传承却没有记载。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毛太华的祖先,就一直是江西人吗?
“毛”姓起源于周文王之八子、周武王之五弟姬郑。在中国3000多个姓氏中,毛氏的人口居第63位。
西周建立后,姬郑被分封到毛国(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从此以国为姓,世称“毛郑”,为中国毛氏始祖。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毛氏衍代50多世,活动范围基本遍布黄河流域。
历史上第一位毛姓名人毛遂,便是姬郑的二十二世子孙。据《韶山毛氏族谱》 记载:“ 六国时有毛先生遂者,值赵平原君好客重士而卒略先生想其交游淡泊, 容貌质朴, 无以动人者, 及其数言定纵, 使赵重於九鼎, 然后服。 ……毛先生自归赵后, 复游楚而衍子孙於楚。”
从上述记载可知,韶山毛氏也认为自己应该是毛遂的后裔, 因为他们明确提到了毛遂“衍子孙於楚”,而韶山则一直是楚地的核心区域之一。
这位毛遂先生是姬郑的二十二世孙,那么他的籍贯在哪里呢?据《原阳县志》记载,毛遂故里在河南原阳路庄村,这一记载也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历史学会、国家文物委员会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中国历史博物馆有关权威专家的认可。
路庄村位于原阳县城西12.5公里,是一个不满200人的小村庄。该村现有纪念毛遂的建筑大殿三间,厢房八间, “自荐亭”一座,碑碣九通,以及一座据说是毛遂的坟茔,当地人把这个地方叫做“毛遂岗”。
到了东晋时期,居于原阳的毛遂后人中,出现了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就是担任过东晋豫州刺史的毛宝。
西晋末年,发生了“永嘉之乱”。世居北方的毛氏族人大量南迁,随晋室南渡。毛宝也在其中。
南渡之后,毛宝在平南将军温峤手下任参军,因打败祖约有功,拜庐江太守。不久后毛宝又率军平定苏峻之乱,因功被封为州陵县开国侯。
东晋咸康五年(339年),毛宝以豫州刺史、征虏将军的身份,奉命平定郭默之乱。在邾城之战中,面对后赵皇帝石虎亲率的五万大军,毛宝不幸战死。
毛宝死后,其长子毛穆之被东晋封为州陵侯、安西将军,后以功迁督宁州诸事,食邑信安。信安在三国时称新安县,唐时称定阳县,五代之后改称江山县,属于浙江管辖。此后毛氏在南方开枝散叶,毛宝也被尊为江南毛氏一世祖。
既然韶山毛氏以毛宝为先祖, 毛宝又为毛遂三十世后裔, 毛遂故里是原阳县路庄村,那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毛泽东的祖居地应在河南省原阳县师寨乡路庄村。
原阳原名阳武,秦朝统一天下后,归三川郡管辖, 西汉时属河南郡。 晋武帝泰始二年置荥阳郡, 阳武县又成了荥阳郡下面的一个县。
毛宝是原阳人还有其他证据。
据《庐州府志》记载:“毛宝字硕真, 荥阳阳武人,初为温峤平南参军”。这个记载与《南史》、《晋书》中记载的毛宝及其儿子、孙子等人的籍贯、时代、官职等情况均相吻合。可见毛宝既是南方毛氏的始祖,又是河南原阳毛氏与南方毛氏的“传继人”。
今天的原阳县,毛姓仍然是个大姓,毛姓后人分布在全县70多个自然村镇之中。该县以姓名村的村庄100多个,而以“ 毛”字命名村庄就占 13 个,如毛老庄、毛屋、毛庙等,都是以毛姓为主的村庄。
当然也有些村庄的村名虽然没有“毛”字,但村中毛姓人口很多,比如拥有上千名毛姓群众的越石村。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原阳县毛姓人口有 2 万人左右。
毛宝随晋室南渡,并在战场战死后,他的遗体被家人葬于新安(今浙江衢州)。 从此他的子孙便定居在衢州,并不断生息繁衍。
数百年后,毛宝的15 世孙毛休在南唐担任过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的官职。北宋灭掉南唐后,毛休投降了北宋,被任命为吉州(今江西吉水)太守。
于是在公元962 年,毛休率领全家来到吉水,住在一个名叫龙城的地方(今吉水县八都镇)。从这时起,毛休的后人便在吉水生息繁衍,他的这一支也被称为吉水毛氏。
到了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吉水毛氏族人也和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一样饱受战火催残,生活十分困苦。
吉水毛氏族人中,有一位名叫毛太华的,见吉水这个地方经常受到战火的波及,于是为避战乱,在1366年左右与几名姓蔡的老乡向西南逃荒。
毛太华一行人逃难时,并没有确定的目的地,他们一边走,一边找活干,经历了数年,最终来到了云南一个名叫永胜的地方。
永胜当时叫北胜,这里由于远离中原,因此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上这里的物产丰富,毛太华一行又都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所以来到这里后,很快便在这里站住了脚。
当时的毛太华已经快三十岁了,按当时的习惯,早已过了结婚娶妻生子的黄金时间。在北胜站住脚后,他娶了一位少数民族的姑娘为妻,夫妻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也还算安稳。尤其令毛太华高兴的是,他的妻子接连给他生下了八个儿子。
不知不觉中,十几年过去了。此时朱元璋已经建立了明朝,并派兵赶跑了盘踞在云南的元朝梁王的势力。
为了保证西南边陲的安定,明朝在平定云南后,实行了“改土归流”政策,还从当地就地招募了一批人从军。毛太华也应召入伍,成了一名军户。
入伍后,毛太华被分到澜沧卫驻守。由于表现出色,很快被升为百夫长,并得以将全家一起接到卫所生活。
几年后,澜沧卫附近的土地都得到了开垦,毛太华又带了一批人来到凤羽山脚下开荒种田。由于当时这块地方还没有名字,毛太华于是将这里命名为”毛家湾“。
就在毛太华以为要在云南终老之时,他迎来了一个回归中原的机会。原来当时朱元璋见湖广等省在元末大乱中人口损失过大,所以下了一道诏令,“募人丁至湖广”, 以补充这些地区因战乱而造成的劳动力短缺。
此时的毛太华虽然在云南混得不错,因为屯田有功,还得到了一个“武德将军”的封号,但中国人毕竟都有浓厚的乡土情结,所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产生了回到故乡的想法。
但是毛太华的想法却没有得到家人的一致赞同。毛太华的八个儿子中,当时有四个已经长大成人。
在这四个长大成人的儿子中,毛清二、毛清三当时已经娶了云南当地女子为妻,加上生于云南,对云南这块土地已经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因此不愿意离开云南。
而另外几个孩子由于年纪尚小,也无法跟随毛太华长途跋涉,所以只有长子毛清一和四子毛清四愿意随父亲返回故乡。
明洪武十三年,毛太华和妻子,带着长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与另外一批愿意返回中原的湖南籍战友一起,踏上了北上之路。
走到湖南后,与毛太华一起北返的战友们因为大多都是湖南人,所以便停留了下来。大家都劝毛太华不要回江西了,就在湖南安家算了,毕竟大家在一起相处这么多年,已经产生了很深的感情。
再说毛太华离开江西已经数十载,谁知道老家的那些亲人还在不在,说不定早就死于战火之中了。
毛太华一合计,感觉战友们说得有理,于是便留在了湖南湘乡,在湘乡县北门外绯紫桥住了下来。后来在毛太华死后,毛清一和毛清四兄弟又搬到隔壁的湘潭县三十九都一个名叫韶山冲的地方定居了下来。
正因为是毛太华决定在湖南落户的,所以他也成了韶山毛氏的始迁祖。
对于这段历史,韶山《中湘韶山毛氏二修族谱 》中的 《源流记 》记载得很明确:“吾族 自宋工部尚书让世居三衢, 生子休公 , 官至银青光禄大夫 、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 出使吉州, 迎尚书让公就养 , 占之吉之吉水龙城 ,家焉 。
考据西江宗人 , 执谱相访 , 实属西河嫡 派 。而始祖太华公位下 ,书载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 娶妻育子八。
明洪武十三年庚申 , 携长子清一 、四子清四官楚 , 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 。十余年后 ,清一 、清四复卜居湘潭三十九都 , 今乏七都七甲韶山 ,开种铁陂等处 , 编为民籍 。”
清朝咸丰年间 ,江西吉水有毛氏族人执毛氏族谱来韶山寻亲 , 约韶山毛氏家族派人去江西吉水认祖归宗。
虽然韶山毛氏族人以路远年荒为由婉拒 , 但还是认可了江西吉水毛氏族人带来的族谱上对毛氏家族源流的记叙。而江西吉水毛氏族人也在此行后,将寻访的经过以及韶山毛氏与吉水毛氏的渊源记入了《龙城毛氏始事录 》之中 。
由上可知,韶山毛氏的出现,源自河南原阳毛宝、浙江衢州毛让、江西吉水毛太华等毛氏祖先一步步从河南原阳辗转到湖南韶山的。
这一过程跨越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云南等省, 历时更是达到了1060年,35 代之多。如果从毛宝一直算到毛泽东这一代毛氏,则时长更是达到了 1600 多年, 50 多代。
1997年4月,毛泽东的女儿李讷来到丽江永胜寻根问祖,随后《韶山毛氏五修族谱》正式将永胜毛氏归宗入谱,数百年前留在澜沧卫的清二、清三等儿子及其后裔,与韶山毛氏一起认祖归宗,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23年6月27日,韶山村原党委第一书记毛雨时先生率领韶山毛氏代表团一行5人,在河南省毛姓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毛书品、河南省毛姓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毛海根等宗亲陪同下,专程到毛泽东祖籍地——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参观考察。
中共原阳县师寨镇党委书记张春雷以东道主身份,热忱欢迎毛雨时率韶山毛氏后人来原阳做客,并向韶山客人详细介绍了毛遂故里、毛遂墓、毛遂庙以及对毛氏文化遗址的保护情况。双方都一致同意:韶山毛氏与原阳毛氏同根同源,同为江南毛宝公后裔。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原阳县便成立了毛泽东祖籍研究会,对毛泽东的祖籍展开研究工作。该研究会会长毛国杰四处考证,先后在《党的文献》上发表多篇文章,指出韶山毛氏的始祖为周文王之子毛伯郑,其封地就在今河南原阳境内。
毛国被灭后,毛伯郑的后代以国为氏,是为毛姓。在其后2000多年时间里,毛氏后裔的一支几经迁徙,后定居湖南韶山。自西周毛氏封国,到毛氏家族传到毛泽东,历3000余年,传108代。
谈到研究毛泽东祖籍的意义,毛国杰激动地说,毛泽东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伟人,他的思想、活动、家世等都会引人关注。毛泽东世系研究,为考察中国家族以及民族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典型例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召开全国毛泽东祖籍在原阳研讨会,争取早日被社会承认,筹建毛泽东祖籍在原阳陈列馆。
遗憾的是,毛泽东虽然一生多次来过河南,但却始终没有踏上过原阳县这块土地。他距离原阳最近的一次,是1952年10月先后来到济南、徐州、兰考、开封、郑州、新乡等地对黄河进行实地考察,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之时。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前往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地方——兰考县东坝头察看。他徒步登上黄河大堤,在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同时,又忧心忡忡地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河水涨到天上去怎么办?
在开封柳园口大堤,毛泽东深有感触地说:这真是悬河啊!并嘱咐道:发大水时,有危险,党政军民要一齐上,万万不能出事。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们都能睡个好觉。
在这次考察中,毛泽东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随后原阳人民开黄河下游破堤引水之先例,原阳人民引来黄河水,采取沉沙和放淤垫洼措施,使灌区内的洼碱、沙荒地变成鱼米之乡,催生出著名品牌“原阳大米”,黄河从此成为“水肥兼具、灌淤两便”的幸福之源。
1958年8月,毛泽东来到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这里距离原阳县的直线距离仅有二十多公里,但遗憾的是,毛泽东还是没能踏上他的祖籍之地。
1964年,毛泽东计划第二次考察黄河,原阳也在这次考察的名单之中。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心愿一直没有实现,这也成了原阳人民,尤其是原阳毛氏后人心中一个最大的遗憾。
不过在党的领导下,今天黄河安澜的千年梦想已经变为现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伴随着新中国浩荡前行的步伐,黄河必将更好地造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相信毛泽东泉下有知,也会为此感到高兴吧!
相关文章:
黑钻石原石的外皮特征(你知道宝石之王---钻石是如何鉴定的吗)11-18
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于哪一年(抗日军政大学成立86周年)11-18
人生格言大全8个字大全(人生的至高境界——八字箴言)11-18
湖州莫干山在哪个省哪个城市(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就在浙江湖州)11-18
嫦娥古诗注释及译文(古诗鉴赏:嫦娥)11-18
WPS无法打开数据源是怎么回事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