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福州奋力打造省会城市医改样板 人民更有“医”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42:00    

深入学习推广“三明经验”,奋力打造省会城市医改样板

健康福州蹄疾步稳 人民更有“医”靠

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解决,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有“医”靠,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易看病,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一直以来,福州敢创新、敢改革、敢啃“硬骨头”,探索出一批具有辨识度的医改成果,为全省医改贡献了“福州智慧”。

2日,省卫健委举办“推动医改争先创优,聚力建设‘健康福建’”系列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福州市深化医改的总体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福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结合省会城市实际,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深做实福州医改实践,积极开辟医改“新赛道”,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城市医疗联合体、健康医疗大数据等国家级试点工作,以及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省级试点等,全方位推进医改“强基层”等10余项工作列入国家卫健委典型案例和专刊交流。

市二总医院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记者 石美祥 摄

以干在实处的作风

清单式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近年来,福州医改一步一个脚印,充分利用省会城市医疗资源禀赋,以干在实处的作风、勇立潮头的决心、因地制宜的方式,直面改革的难点、堵点,逐一攻坚突破,努力打造让人民放心的医疗服务体系,多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我们清单式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全面落实改革规定动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副主任钟志华说。

在强化“三医”协同治理方面,落实各级各类药品耗材集中带量,累计节约费用12.1亿元。动态评估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近三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521项次。全面推行DRG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收付费改革,引导医疗机构因病施治、按需救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实施县域医共体医保打包,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2024年,全市公立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次均医药费用与“十三五”末相比稳中有降,群众就医负担得到缓解;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37.9%,较“十三五”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公立医院运行总体平稳,社会效益有效提升。

在强化分级诊疗建设方面,福州市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资源下沉、夯实基层网底,并与医保支付等政策相衔接。2024年,市、县公立医疗机构上、下转住院分别为2.2万人次和2.7万人次,县域内住院量占比、基层诊疗量占比较“十三五”末分别提高1.6个、4.3个百分点。

在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方面,福州市完善和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六项投入”政策,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网底建设等,“十四五”以来,市县两级卫生健康财政投入达406.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近三年市县公立医院财政拨款收入占总费用比例均高于30%,财政投入水平居全省前列,有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了公立医院公益性。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福州市千人均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3.84人、4.48人,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医疗服务群众满意度保持91.5%以上。

以勇立潮头的决心

精准化推进福州医改实践

当下的福州,“有创新、接地气、有特色”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助推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拔节生长、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地落实,居民看病就医新格局加速形成。

“我们精准化推进福州医改实践,坚持做强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筑牢公共卫生防线,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积极创新改革自选动作。”钟志华说。

实施错位发展战略,一院一策做精做优。重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在城市新区、郊区布局建设,孟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市中医院五四北院区、市第一总医院皮肤病防治院南院等15个项目已建成投用,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巩固提升市属医院传统优势,打造与省属医院错位互补的专科高地。如,孟超肝胆医院已累计开展肝移植40例,获批承建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项目,市中医院获批“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市第二总医院“国考”跻身A+等次,全市新增2个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和2个国家级西医类临床重点专科,共争取国家项目资金3.12亿元。

横向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市属医院效能。2023年5月,横向整合8家市属医院组建市第一总医院和市第二总医院,以“九统一”和专科诊疗中心、临床医技科室“大科制”为路径,向总医院充分授权,推行扁平化管理,深化人、财、业务等横向“化学融合”,聚集“降本、提质、增效”,实现“优势互补、差异发展”。2024年,市第一总医院、市第二总医院住院量分别比增6.8%、13.1%,运行支出同比减少6.0%、2.7%,初步实现降本增效。

纵向推进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做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础上,建强做优13家县级总医院,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和中心村卫生所建设。建立市属医院帮扶县(市、区)总医院的分片包干机制,实施院帮院、院包科、市级专家工作室等,突出市级带动作用,同时引入在榕省属医院对网格进行丰富补充。开展联合门诊、联合病房,每个乡镇卫生院均落实中级以上职称医师派驻帮扶,2024年上级医院在基层帮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1项,建成特色专科24个。首创“积分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建立基层“片医”制度,完善覆盖所有常住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网格6800多个,签约居民可方便享受医保报销优惠、优先预约健康顾问、积分兑换增值服务等,履约满意度95%以上。

以因地制宜的方式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全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福州市深化医改还有哪些特色、亮点?

创新便民惠民举措,切实改善医疗服务。聚焦患者急难愁盼,办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实事。如,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推行“一号管到底”就诊便民措施,惠及患者近22万人次,节约挂号诊查费超690万元。在市县8家公立医院28个病区试点免陪照护服务,覆盖床位1181张,累计服务患者3.1万多名。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影像资料共享,覆盖70%以上诊疗常用、高频、高值项目,累计互认4197万项次,覆盖3204万就诊人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10家、老年友善病区117个,积极开展家庭病床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累计建床3300多人次。

推进公共卫生改革,有效促进医防融合。市、县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设置公共卫生科,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派驻专(兼)职监督员101名。投入5.4亿元建成投用市疾控中心新址,硬件与软件得到极大改善,“智慧疾控”项目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优化人才发展机制,助力人才队伍建设。聚焦人才“招、引、育、留、用”关键环节,出台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十条措施,创新实施“人才资金池”,新招引紧缺急需专业硕士博士、高级职称等人才300多人,人才团队14个,选派130多人赴国(境)外、省内外访学研修,培养存量人才攻读博士学位31人。

“医改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钟志华表示,将持续深化医疗强基工程,筑牢公卫防线,全方位推动福州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医改红利惠及更多群众。(记者 林文婧)

相关文章:

首次将镜头对准整形医美行业,《以美之名》打破医疗剧套路04-03

福州火车站:迎“清明”客流高峰 多举措确保客流出行顺畅04-03

劲仔深海鳀鱼,传统卤味与现代营养的美味融合04-03

福州奋力打造省会城市医改样板 人民更有“医”靠04-03

喝奶茶,怎么辨别“科技与狠活”?(服务窗·读懂食品添加剂)04-03

从深圳地铁“神仙书法”说开去04-02

拥抱AI浪潮!丰泽干部学AI、懂AI、用AI04-02

甘肃省扎实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