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4月,繁花似锦,
仿佛整个城市都芬芳起来。
浑河两岸,骑行者穿梭往来,
垂钓者则静静守候,与河畔春色融为一体。
这条流经城市的母亲河中,
究竟藏着怎样一个生机勃勃的“生物家族”?
带着这份好奇,记者进行了采访。

“分层而居”
构建水下家园
如果潜入浑河水下,会看到怎样一个“生物世界”?一次历时两年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给出了答案。
调查团队中的鱼类鉴定专家、沈阳农业大学博士邢跃楠介绍,水生物在浑河水下可大致分为三层活动。
〖上层〗
水黾、蜉蝣等昆虫轻盈舞动,翘嘴鲌、白鲦、乌鳢、鲢鱼、鳙鱼等鱼类穿梭其间,它们活跃在水面至水下0.5米深度,尽享阳光与浮游生物带来的食物滋养。

〖中层〗
中华绒螯蟹、中华新米虾等甲壳动物忙碌觅食,白鲦、草鱼、鲫鱼、鳑鲏、黄黝鱼、青鳉、马口鱼和谐共生,有效调控着水生植物群落,这里是水面以下0.5米至1.5米的水下天地。

〖下层〗
鳊鱼、青鱼、鲇鱼、黄颡鱼、鲤鱼、泥鳅、大鳞副鳅等鱼类栖息于距离水底0.5米至1米处,在光线衰减的静水区,它们作为“生态工程师”,通过自身的生活习性,持续改造着底质结构,为微生物群落创造多样化环境,维持着物质的基础循环。

“多维守护”
筑牢生态根基
黄颡鱼、黄黝鱼、青鳉、马口鱼、鲫鱼、白鲦鱼、泥鳅、大鳞副鳅等,成为人们亲近浑河水生物的鲜活纽带,这也是钓鱼爱好者日常垂钓常见的鱼类。
调查团队负责人、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规划所所长刘智表示,在浑河生态大舞台上,水生物们身兼数职,共同守护家园。鱼类通常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或中间环节,小鱼为大鱼及其他生物“供能”,大鱼调控小鱼数量,就这样往复循环维持着食物链稳定。
鱼类通过摄食、排泄活动,维持着水体的养分循环。食草鱼冲锋在前,啃食藻类,遏制藻类“疯长”,维护生态纯净。鱼类还化身“建筑师”,翻动沙土,为微生物、小动物营造栖息地,牵一发而动全身,推动生物多样性繁荣。
“问诊把脉”
护航河流生态
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韩鸿飞介绍,自2023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多领域科研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首次形成了沈阳市大型真菌、昆虫、浮游、底栖、藻类物种清单。据悉,调查中,共发现鱼类45种,浮游生物和藻类夏秋两季数量不同,其中,夏季检出浮游生物22种、秋季31种,夏季检出藻类83种、秋季81种。
在浑河水体生物调查中,团队人员足迹遍及浑河、蒲河、辽河、秀水河两岸,聚焦大型底栖动物与鱼类,深挖沈阳市内河流水生物构成与多样性数据“富矿”,精准定位濒危物种与关键生态区,对维护浑河生态平衡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同时,对底栖动物、硅藻群落的监测,恰似观测生态“晴雨表”,水质优劣、环境好坏一目了然。未来,生态环境部门将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和保护,驱动浑河生态航船行稳致远。
沈报全媒体记者:刘宏伟
编辑:刘澎
责任编辑:肖登军
相关文章:
揭秘沈阳浑河水生物如何“分层而居” 三层游弋三百里沈水04-16
燕赵论坛丨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04-14
天俐生物施梃灏:佛山与香港同声同气,政策助孩子入学|赢商在佛山⑯04-11
这个滇池水乡,农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04-11
发展林下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04-09
王纯出席省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开班式04-09
中建东孚资管旗下项目登上中购联“2025待开业购物中心星秀榜”04-08
春潮涌动消费兴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