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2000亿市值坍塌!蒙牛乳业,跌懵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1:31:00    

来源:市场资讯

蒙牛乳业的业绩崩了。

2024年,蒙牛乳业(02319.HK)营业收入886.7亿元,同比下滑10.09%;但是,净利润只有1.045亿元,同比暴跌97.83%。

要知道,2021年和2022年,蒙牛的净利润都在50亿元以上,即便2023年有所下滑,但下滑幅度也只有个位数。

不得不说,蒙牛的变脸速度,比预期来得更糟糕。

可能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导致业绩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商誉和无形资产计提。具体来说,计提了11.55亿元的商誉减值和34.9亿元的无形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把这两笔加回去,蒙牛净利润合计在47亿元以上,尽管仍同比下滑,但降幅仅为1%左右。

另外,2024年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83.32亿元,连续三年维持在80亿元以上,也说明蒙牛实际盈利能力比账面更加出色。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该如何看待蒙牛的这份成绩单?

直接说结论:

尽管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的罪魁祸首,是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但是,这话只说了一半。因为,风险并未完全释放完毕。

截至2024年底,蒙牛的商誉为76.78亿元,无形资产为114.1亿元。也就是说,尽管进行了大幅计提,但这两个数字加在一起仍高达190亿元,一旦业绩不及预期的话,还需要不断计提,导致公司业绩恶化。

事实上,股价反映了公司糟糕的基本面。

2021年至2024年,蒙牛乳业的股价从52.09港元下跌至11.82港元,跌幅接近80%;尽管自去年9月以来,受益于港股市场回暖,股价有所反弹,但是,依旧非常弱势。

巅峰时期,蒙牛的市值高达2000亿港元,但如今,市值只剩下700多亿港元。更糟糕的是,由于业绩恶化,市盈率飙升至近700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同为“双寡头”之一的伊利股份(600887.SH),尽管股价也遭遇了巨大回撤,但是,截至2024年3季度末,净利润为108.7亿元,同比增长15.87%,且连续12年保持增长。

尽管说伊利股份也存在减值风险,但是,截至2024年3季度末,商誉及无形资产合计为9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6.5%,而蒙牛这个数字则接近18%。

这就又提到蒙牛的并购战略。

2013年,收购雅士利,收购金额124亿港元;

2013年和2017年,斥资超50亿港元收购现代牧业;

2019年,收购贝拉米,收购金额71亿元;

2020年,收购妙可蓝多,收购金额合计超30亿元。

结果就导致,蒙牛的商誉和无形资产不断被推高。2012年,蒙牛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合计为7亿元左右;2016年,猛增至66亿元;2023年,更是达到了243亿元。11年时间差不多增长了33倍。

但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却不尽人意。

2016年,净利润-7.5亿元,罕见发生亏损;

2020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4.14%;

再到2024年,净利润同比骤降97.83%。

截至目前,蒙牛的股价为19港元,已经跌回了2014年时期的水平;甚至于说,也仅比2007年时期的高点高一点,如果考虑持有时间成本,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

那么,接下来蒙牛还有机会吗?

我们认为,蒙牛面临的处境将变得更加困难。

首先是收入结构。蒙牛“液态奶”占总收入的比例仍高达8成以上,“冰淇淋”和“奶酪”产品占比只有5%左右,反观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已经成为第二增长点,占整体营收的比重接近25%,另外,“冷饮”的占比也超过了10%。

其次是产品口碑。一直以来,乳制品行业都是广告营销的大户,无论是蒙牛还是伊利,每年砸进去的销售费用都在200亿元以上,不过,跟伊利相比,蒙牛的销售费用率超过了25%。但是,近些年关于产品质量问题依旧不断出现。

再有就是前面提到的,财务层面的问题。截至目前,商誉和无形资产合计仍高达190亿元,依旧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刃。

最后,人口出生率下滑,消费者习惯慢慢发生改变,再加上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等问题,蒙牛的前景依旧不容乐观。

(转自:泡财经)

相关文章:

张小泉集团及法人等被执行31.3亿,已被限制高消费04-02

重庆路桥收报5.36元 全日成交0.55亿元04-01

长和港口交易买方贝莱德首次公开回应争议04-01

税务部门2024年检查169名网络主播 累计查补收入近9亿元04-01

大风财经 | 最多的近16亿元!陕西26所省属高校今年预算收入公布04-01

利群股份(601366.SH):累计回购为3.03%公司股份04-01

亿田转债盘中下跌2.24%报167.892元/张,成交额1.62亿元,转股溢价率6.71%04-01

向新向实!威海银行交出2024年高质量年度“答卷”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