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里有头发等异物,食材储存与保管不当,如发生食品卫生问题对于餐厅的老板们来说是令人十分头痛的事情。
陈先生和妻子在黄浦区一家商场里经营着一家日料店,为了这家店夫妻俩张罗了一个多月,可开业没几天2024年12月16日这天晚上她俩就接到了一通始料未及的电话,打来电话的人自称几个小时前在陈先生的日料店里宴请两个朋友吃了海鲜大餐,但到家后他才听朋友说吃到了毛发,所以在某点评APP上写下了差评。

对方要求陈先生进行赔偿并威胁称,如不赔付就去市场监管局举报,让陈先生的店开不下去。

自报姓氏的顾客,确有其事的消费,铁证如山的差评面对这扑面而来的突发状况,陈先生夫妻俩的第一反应便是花钱息事宁人。

于是,陈先生向对方提供的两个支付宝收款码接连转账了两笔钱。
既然是同一人索赔,为什么会发来不同的收款码?此时的陈先生夫妻俩压根没想那么多,一心只想尽快解决事端但如此“爽气”的态度,不仅没有换来对方的“原谅”,犹如无底洞般的胃口没能得到满足,反而狮子大开口索要更多的钱。

刚开业不久,不仅没有赚到钱还赔了不少,气不过的陈先生想看一下,这位顾客究竟是谁?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给自己店里写差评的人竟然是一个同样在附近开店,经营日料生意的店主。

想到自己刚开店,就面临同行恶性竞争,而且还被敲诈勒索那么多钱,陈先生夫妻俩便赶到派出所报了警。
民警很快找到了写下差评的那个店主,但让人诧异的是,这名店主表示,自己确实写下了差评,但没有因此向陈先生索赔。

显然,在这起看似食品安全纠纷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猫腻,冒充顾客打着正当索赔的幌子实则干着诈骗和敲诈勒索的犯罪勾当。

警方串并梳理了全国范围内对相似作案手法,发现各地已有15起类似案件,不仅上海多位老板中招还遍布江浙沪甚至重庆、湖南等地。
民警对多起案件涉及的所有收款码的资金流水分析发现,这些收款人在收到钱后,都会在很快时间里全部转账给一个人。而这个人正是那个和陈先生联系的微信账号实名认证人,年仅22岁的柳某。
2025年1月16日下午3点多,躲在幕后的犯罪嫌疑人柳某在他位于云南省的落脚点最终落网,而另外多名提供收款码的涉案人员也被警方顺利找到。

事实上,这些收款人有些是柳某的朋友,有些只是他日常消费过的商户店主,他们之所以提供收款码,纯粹是出于好心。

犯罪嫌疑人柳某没有正当工作,也从没有想过去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总是指望走上捷径、一夜暴富。于是,他频频在点评平台上物色全国一线城市的贵价餐厅,并将其作为下手目标。

不少消费者为了证明自己就餐的体验确实不佳,在平台上写差评时会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和消费收据等分享上网,而平台也没有对这些细节加以处理,因此获取到信息的柳某,便能轻易地将自己成功包装成消费的顾客,随后再用套话的方式以假乱真,给老板们制造了无尽的烦恼。

目前,犯罪嫌疑人柳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已被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来源:案件聚焦
相关文章:
广东春招会上海站:开出超百万年薪,AI技术人才最受欢迎04-13
人均600元!上海一高档日料店吃到毛发?竟牵出一起刑案04-12
2025年甘肃酒泉市招聘30人公告04-11
孙俪:《乌云之上》是一次全新尝试,始终坚持“人物至上”04-10
被问为何向企鹅征税,美国农业部长:……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