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武汉文脉》推出首批21册图书,入藏国家图书馆成“国家记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0:16:00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实习生 余佳雪

4月9日,《武汉文脉》融合出版工程第一批编纂出版成果在汉举行发布会,首批7种21册图书面世,武汉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出版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活动现场,该工程实施单位——武汉出版集团负责人向国家图书馆等4家单位赠送《武汉文脉》首批图书,这标志着《武汉文脉》将形成“国家永久记忆”。

当天发布的《武汉文脉》首批推出图书共7种21册,以武汉地区旧方志为主。

《武汉文脉》总编辑、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马敏介绍,作为现存武汉历史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旧志文献系统记述了武汉各地千余年来自然环境的变迁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对认识、研究和促进武汉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第一批7种图书,分别从武昌、汉阳、汉口地域范围出发,依据历史上武汉所属府、县等不同级别区划,选择不同时期的旧方志进行影印出版。记者注意到,其中的《〔乾隆〕汉阳府志》是一部较一般志书尤其重视赋役资料的旧志,其在《汉镇形势说》一篇中“武汉当九州之腹心”之说,当为志书中首次将“武汉”二字连缀使用。

《武汉文脉》首批成果7种图书在出版方式上采用了非仿真影印,整体上字大行疏,便于阅览,整体采用16开精装圆脊,采用中国传统色中的青绿色,灵感来源于城市之根盘龙城青铜色,也与长江文化中的绿水青山相合。

记者注意到,丛书扉页又使用了今天的黄鹤楼剪影,与盘龙城纹饰形成呼应,象征着文脉古今传承,封底为西泠印社知名篆刻家刻制的“武汉文脉”印章,因公元223年孙权筑城武昌,而采用了汉印风格,尤显浑厚古朴、端庄凝重。

据了解,《武汉文脉》项目今年计划推出成果涉及甲、乙、丙三编,同时也将统筹考虑相关数字化工作。

去年6月召开的《武汉文脉》融合出版工程第一次工作会议上,武汉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根据总体方案,《武汉文脉》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对武汉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形成武汉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和融合出版产品,编纂出版纸质图书500余册。 据介绍,该工程坚持聚焦武汉,以当下武汉市行政区划为范围,收录反映武汉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和以武汉为研究对象的优秀文化成果。

马敏介绍,第一批推出的21册图书,是历史上首次全面系统搜集武汉旧志,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优底本影印出版,填补了空白。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萨仁高娃说,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让稀世古籍走出“象牙塔”,走近大众,融入现代生活,彰显其时代价值,这是古籍保护利用的意义所在,“国家图书馆入藏《武汉文脉》巨帙,将作为永久保存,助力文化传播。”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公布,广东多个知名品牌入选04-12

武汉市文旅局原局长王广立被查,今年2月已被免职04-11

《武汉文脉》推出首批21册图书,入藏国家图书馆成“国家记忆”04-09

王纯出席省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开班式04-09

男子返乡途中偷手机,刚到家就被抓了04-08

视频|从番禺打“飞的”半小时畅行大湾区,首批布局25个起降点04-08

武昌区白沙洲街道:童趣绘春色 研学润童心04-08

总投资81.15亿元!陂商回归赋能家乡高质量发展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