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流标”是一个在 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贷款、投资等领域中常见的术语。它指的是在相关活动中,由于特定原因,如投标人数量不足、所有投标被否决、未达到预定目标或条件等,导致交易或项目未能成功完成。
具体来说,在政府采购或工程招投标中,如果投标人少于法定或规定的最少数量(通常是三家),或者所有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在评审过程中被认定为无效(全部或部分被否决),这种情况就被称为“流标”。根据《招标投标法》第28条的规定,如果流标,整个招标过程无效,必须重新进行招标。
在贷款领域,流标通常指贷款申请未通过审核,导致申请失败。在投资领域,流标可能意味着一个原本计划进行的投资项目或交易未能满足特定条件或要求,最终未能成功达成。
此外,在拍卖中,如果物品在拍卖过程中没有人出价竞拍,也会被称为流标。
流标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包括市场环境不佳、投资者信心不足、招标条件设置不合理、风险评估不准确等。流标不仅会导致交易或项目未能成功,还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增加采购成本、延长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效率等。
因此,在参与投标、贷款或投资等经济活动时,应充分了解流标的风险和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流标的发生。
相关文章:
A股利好,“井喷式”爆发04-13
国家开发银行一季度新增贷款1850亿元支持经济大省04-08
农发行2024年累计投放粮棉油各类贷款超8600亿元04-03
金融监管总局:截至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9万亿元04-02
向新向实!威海银行交出2024年高质量年度“答卷”04-01
A股今年首现“百亿级”回购,上市公司回购贷款持续升温03-31
泽连斯基要求欧盟提供至少50亿欧元买炮弹03-21
并购贷款“松绑”为科技创新添活力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