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穿越周期!中国石油净利润再创历史新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2:11:00    

来源:海贝能源

引言:

在国际油价整体下滑的2024年,中国石油缘何能交出优秀答卷?

正文:

随着3月30日中国石油发布2024年财报,三桶油去年业绩情况均已出炉。在国际油价同比下降2.5%的环境下,三桶油的表现算得上可圈可点。

其中,中国石油表现亮眼,2024年实现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净利润再创历史新高,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发展活力。

一、挑战下的答卷

回望过去的2024年,国际原油价格先涨后跌,全年平均油价同比小幅回落,与此同时,交通用油替代导致成品油市场竞争加剧,化工行业则处于景气周期低谷。

重重挑战叠加之下,石油巨头们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从营业收入看,中国石化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07万亿元,居三桶油首位。中国石油紧随其后,实现营业收入2.9万亿元,中国海油实现营收4205亿元。

在净利润上看,中国石油实现归母净利润1647亿元,创历史新高,居三桶油首位。中国石化受成品油等产品价格及销量下降影响明显,净利润有所下滑,为503亿元。中国海油得益于成本控制优势,实现净利润1379亿元,增幅达11.4%,创下历史第二高的净利润成绩。

与国内石油公司相比,国际石油巨头们的表现却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2024年,五大国际石油公司未审计的全年未调整的归母净利润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同比下滑幅度达到26.3%,几乎绝大部分石油公司都未能幸免净利润下滑的“窘境”。

其中,炼化业务利润的大幅缩水是拖累整体业绩表现的主要原因。

综合各大石油公司的表现,中国石油在 2024 年无疑是行业中的 “赚钱王”。

那么,在行业困境重重的情况下,中国石油究竟是如何成功穿越周期,实现业绩逆势上扬的呢?

二、穿越周期,中国石油靠的是什么?

细究中国石油业绩亮眼的原因,与上游板块的突出表现密不可分。

2024年,中国石油国内油气产量稳步增长至2.2亿吨,增长幅度达2.2%。其中国内原油产量1.1亿吨,可销售天然气产量1403.6亿立方米,占国内油气产量比重均超过50%,充分发挥能源央企的压舱石作用。

在油气生产方面,中国石油始终将增储上产作为目标,一方面充分挖掘老油田潜力,2024年,10个老油田“压舱石”示范工程均实现超产。

另一方面,中国石油大力推动高效勘探,聚焦海相碳酸盐岩、前陆构造带、非常规三大战略方向,全力破解油气勘探开发痛点难点问题。2024年共获得6项重大突破和10项重要发现,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

2024年3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大关,成为中国石油开辟增储上产新阵地的缩影。

在非常规领域,中国石油加大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力度,2024年建成投产我国首个百万吨油气当量煤岩气田大吉气田。

除了上游油气业务的表现外,炼油化工和新材料板块全年实现经营利润213.9亿元,其中化工产品商品量、化工新材料产量双双实现增长,炼化业务从传统“燃料型”向“原料型”迈进。

在炼化业务利润普遍大幅下调的行情下,中国石油加快调整存量结构,积极推进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工程,持续推进新材料业务等手段成功穿越周期。

去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广东石化炼化项目进入全面试产阶段,成为国内外唯一可实全部加工劣质重油的炼化一体化企业,推动炼化业务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近年来,经过炼化业务转型升级,中国石油成功打造了一批“产品巨人”,其中石蜡产量稳居全球第一,保税船燃、润滑油、低硫石油焦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兰州石化丁腈橡胶产能位居世界第二、国内第一。

在新材料领域,中国石油表现亮眼,产量较去年翻一番,标志着中国石油新材料产业进入蓬勃发展的加速期。

此外,2024年中国石油销售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64.9亿元,天然气销售业务实现经营利润540.1亿元。

三、向“新”而行

纵观2024年石油巨头们的表现,除了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外,还与巨头们推行的低碳转型战略相关。

与传统油气业务的巨额利润相比,可再生能源业务的“性价比”短期内并不十分可观,西方石油巨头过于激进的低碳转型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业绩表现。

相较于西方的“激进派”,中国石油则更像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平衡派”。

作为能源安全的重要承担者,中国石油始终将油气业务作为企业的压舱石,在此基础上稳推进新能源业务的发展。

去年全年,中国石油实现新能源业务稳步推进,其中,风光发电量4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2%,新增风光发电装机规模495.4万千瓦,新签地热供暖合同面积7512万平方米。。

相较于单一发展新能源业务,中国石油更倾向于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产业链的协同融合。

例如,中国石油在玉门油田投产的首个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其生产的高纯度氢气通过输氢管道、管式槽车等送至玉门油田炼化总厂等企业,打通从生产到利用的全流程。

在生产环节,中国石油则依据区域资源分布,因地制宜地开展新能源供能,实现“油气+新能源”一体化开发……

事实上,新能源行业与传统油气行业之间从来就不是对手关系。除了上游环节外,在油气行业下游的炼化环节,同样有共通之处。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数据显示,2030年全球新能源投资将达4.4万亿美元,而其中涉及大量的高端化工材料使用。

就国内而言,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领域高端化工材料的消费规模预计涨幅将实现翻倍。这无疑给炼化板块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石油利用新能源蓬勃发展的机遇,研发生产出大批高端化工材料,例如用于制造锂电池隔膜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用于制作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的EVA膜料,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低硫石油焦等,不仅有助于借新能源“东风”扩大市场份额,还能够实现产业链向中高端转型。

中国石油的做法告诉我们,油气与新能源业务不是简单的“1+1”,而是需要在协同发展中深度融合。

对于转型中的能源企业而言,要看到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立足主业寻找新能源领域的发力点,才能实现“大于2”的效果。而这,正是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的一条现实之路。

重磅提醒,真的收不到推文!许多人向小编反映经常收不到海贝能源的推文,公众号已经改版需要对公众号进行标注,这样就不会错过海贝的每一篇推文。

相关文章:

采掘行业板块低开,通源石油(300164.CN)跌4.37%04-02

张小泉集团及法人等被执行31.3亿,已被限制高消费04-02

悬殊的纳税申报背后隐藏的“玄机”——揭秘网络主播乐传曲偷税案04-01

重庆路桥收报5.36元 全日成交0.55亿元04-01

9小时智慧护航“快进快出” 小漠港2025年汽车外运顺利首航04-01

长和港口交易买方贝莱德首次公开回应争议04-01

税务部门2024年检查169名网络主播 累计查补收入近9亿元04-01

大风财经 | 最多的近16亿元!陕西26所省属高校今年预算收入公布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