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字面的意思,所谓格物,就是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探索事物的终极原理;所谓致知,就是将已经通过格物获得的知识向外类推,触类旁通,渐次由一事一物背后的终极原理而掌握万事万物的终极规律,达到一种近乎无所不知的境界。
在中国哲学史上,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更是成为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思想理论之一。那么,如何理解朱熹的格物致知呢?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朱熹的“理一分殊”观念。在朱熹看来,人人都生于天地之间,都是天父地母的子女,这是“理一”;而人人都对自己的父母儿女有特殊的爱,这是“分殊”。这个“理一”让我们能够推己及人,而这个“分殊”则让我们的爱从最亲的人开始,渐渐及于遥远的陌生人。这种“理一分殊”观念,不仅体现了儒家关注天下的思想,而且也在社会伦理上给人们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意义。
接下来,我们需要探究朱熹的宇宙生成观。在朱熹看来,宇宙一开始是一片混沌的状态,只有阴阳之气,它们不断地旋转运动,产生了清浊、轻重之分,从而生成了天、地、水、火等物质。
比如,关于大地和群山的形成,朱熹认为它们原本是由水凝结而成的,这也可以通过登高远眺所见到的景象来证实。在宇宙生成之初,水被分离出来成为了最浊最重的地,因此大地和群山也是由最浊最重的水凝结而成的,它们原本是软的,后来逐渐变得坚硬。
而在这个过程中,理就是推动阴阳之气运动的原因,因为理本身是一种绝对存在的真理和道德规范,它具有自我存在、自我运动和自我更新的属性。理是天地万物的根源,阴阳之气的流动也是在它的引导下进行的。
基于这种宇宙生成观,朱熹也提出了“存天理”,认为天理是宇宙之道、自然法则和人伦原则的总称,它是宇宙的创造者,也是宇宙内一切规则的制定者。只要顺应这个规则,便能够得到一切的顺遂;反之,则会陷入困境或失败。在朱熹的思想中,“合理”即为“合乎天理”,它代表着符合自然规律、人文道德、社会常规的行为方式。
最后,我们在认识朱熹的“理一分殊”、宇宙生成、“天理”观念的认识上,理解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在朱熹看来,格物致知,就是从身边细微的事物开始,认识它们所蕴含的分殊之理,然后触类旁通,推而广之,最终认识到那个终极的天理。
相关文章:
黑钻石原石的外皮特征(你知道宝石之王---钻石是如何鉴定的吗)11-18
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于哪一年(抗日军政大学成立86周年)11-18
人生格言大全8个字大全(人生的至高境界——八字箴言)11-18
湖州莫干山在哪个省哪个城市(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就在浙江湖州)11-18
嫦娥古诗注释及译文(古诗鉴赏:嫦娥)11-18
WPS无法打开数据源是怎么回事11-18